2019年6月19日,QS教育集团发布了第十六届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共有66所高校上榜;
2019年7月11日,科睿唯安发布了最新的ESI数据,中国内地266所高校上榜;
2019年7月17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2019年“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中国内地有6所高校进入前100名。
……
各大排行榜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形形色色的大学排名接连发布,总能引起公众对排名结果的讨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发展的考核方法与评价体系成为一种重要诉求,大学排名的产生与发展也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公众、政府、雇主等多方主体提供了统一的评价标准,为更大范围内进行高校之间的比较提供了平台和参照。
各方主体对大学排名的讨论不可避免地带有利益相关的微妙色彩,作为排名对象本身的高校所发出的声音体现了哪些关键特征?高校官方回应又反映了哪些利益诉求?本文收集了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42所一流大学2018年在本校官网所发布的有关四大排名(QS、THE、U.S. News、ARWU)的新闻报道,试图通过综合分析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一、官方回应的特征
(一)总体回应较少
理论上来说,由于各个排行榜的指标权重、排名方法等存在诸多差异,排行榜自身也会进行指标权重和排名方法的调整,再加上各个高校实际发展状况的改变,必然带来了各个高校在排行榜上位次的差异和变动,位次变动为高校的发生提供了很大的宣传、评论以及解释的空间。然而,事实上,在2018年间,42所一流大学中,仅仅有11所高校在官网发布了18篇与四大排名有关的新闻报道,其中5篇为转载的媒体报道。可见,高校在官方网站发表对于自身在排行榜中位次的报道和评论并不算多。
(二)报喜不报忧
在搜集到的18篇与四大排名有关的学校官方新闻报道中,所有文章内容均为报道自身位次的上升。这也符合高校自身对于排名的利益诉求,在排名下降时,没有哪所高校会愿意主动在官方平台公布这一对自身发展不利的消息。对于高校来说,排名上升的消息显然更加具有宣传价值。以QS世界大学排名为例,笔者统计了一流大学2018、2019QS世界大学排名情况(表1),在42所高校中,有32所参评并上榜。其中,2019QS世界大学排名位次上升的有17所,而在官网进行了报道的仅有3所,分别是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三所高校的名次均较上一年度有明显上升,且总体排名靠前。
表1 一流大学2018、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变动及报道情况
(三)深度分析不足
除有关排名的新闻报道数量较少之外,各高校发布的报道普遍深度不足,往往篇幅简短,没有排名变动背后的原因分析,且报道形式单一,仅以文字形式呈现。
1.篇幅简短。在所搜集到的18篇文字报道中,篇幅多则六七百,少则不足一百字,平均来看也仅为五百余字。在简短的报道里,通常仅仅提及自身在大学排行榜中的可喜成绩或取得的进步,部分报道也会顺带描述排行榜的指标权重、权威性等,以衬托自身排名位次的说服力。
2.缺少原因分析。通过分析所收集到的新闻报道,不难发现除了为数不多的几篇由社会新闻媒体撰写发布的文章之外,高校自发撰稿的文章鲜有提及自身排名变动的原因。
3.文字为主,形式单一。各高校的新闻报道通常仅以文字叙述,缺乏数据表、可视化图表等更为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
二、官方回应反映了什么?
(一)高校报喜不报忧,排名只是公关手段
大学排名对学生、雇主、政府等多方主体的选择与决策具有引导作用,排名的升降和位次的变化会使得学校声誉、资源配置等受到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不可能置之不顾而独善其身。尽管很多来自高校的学者或大学管理者们反对大学排名在大学发展中的过度干扰,强调在大学排行榜前要坚守高校的特色和价值,但仍然不得不重视各大排名对自身的影响。对大学而言,是被排名的一方,不具备主体地位,高校无法控制排名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也很难完全干预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但在自身的表态和回应上却占有主动权。因此,高校处于自身利益考量,也自然会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报喜不报忧”的方式来引导公众认识大学排名结果,进而维护自身的大学声誉和形象。
(二)回应较少,深度不足,或由多种原因导致
至于说官方网站上的回应较少,也可以有多种原因的推测解释,并不能说明学校的不重视。首先对于高校而言,排名结果除了作为公关手段来维护大学声誉,更为重要的作用或许是作为院校发展和决策咨询的工具与数据基础。大学排名是多数公众的“黑箱”,但对于院校研究人员和高校管理者来说,通过深入分析自身在各项指标上的优势与不足,结合发展目标或对标院校,便可以为院校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参考。其次,虽然大学排名为高校提供了很大的回应空间,但对于每个高校而言,其回应“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与自己相关的事件都进行报道,因而只能够对自身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排名结果进行报道。除此以外,由于本文所统计的样本仅为各一流大学官网,并未覆盖各个高校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因此也可能造成样本选择的不充分,进而低估了高校的官方报道数量。
大学排名自出现以来,就注定了要在很长一个阶段与大学的发展如影随形。排名本身并没有对错,只是认识大学的一个工具,不管是对于哪个主体来说,都只有理智地看待排名才可以更好地让排名为自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发挥大学排名的积极意义,并进一步促进排名的优化和改进。
本文转载自:里瑟琦智库。不代表猎鹰教育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